進入內容區塊

新北市三芝區公所

新北市三芝區公所
地理環境
  • FB
  • Plurk
  • 友善列印
  • 字級設定:
  • 小字
  • 一般
  • 大字
  1. 位置 
        三芝區(以下稱本區)位於台灣最北端稍偏西,其經緯度位置約在東經一二一度二十六分至三十四分之間,北緯二十五度十二分至十八分之間。西臨台灣海峽,東北邊與石門區和金山區毗鄰,西南邊與淡水區相接,南邊以大屯山脈和台北市北投區分界。沿海有臺二號省道北通石門、金山、萬里、基隆,南達淡水、台北,另有縣道101號公路經北新莊達淡水,或從北新莊由101甲公路翻越大屯山接陽金公路之竹子湖,可通往陽明山國家公園、台北和金山等,聯外交通尚稱便利。

       本區面積為六五點九九○九平方公里,東西最寬處約十八公里,南北約十三公里餘。區境面積在全新北市二十九個行政區中位居第十二位,所佔比例為百分之三點二一。現轄區內有13里254鄰。
 
  1. 地形
        本區位在大屯火山群之西北斜面,西瀕台灣海峽,平原分布在西北部,地勢向東南升高,至區界附近增至海拔一千公尺左右的山地。大屯火山群由十多座火山錐組成,直接俯臨的山峰有竹子山(一一○三公尺)、菜公坑山(八三二公尺)、小觀音山(一○七二公尺)、大屯山(一○九○公尺)等。火山噴發的熔岩流至本區與石門區分界之麟山鼻,形成特殊的岬角海岸地形。

        本區地形由竹子山、小觀音山、菜公坑山、烘爐山、面天山等向西北方噴發的火山碎屑岩所形成,離火山中心體較遠,地勢普遍較低,海拔大多在二百公尺以下,階狀台地有圓山頂、二坪頂(三層台地)、車埕等地,主要為向海緩緩傾降的火山周緣斜坡地形,河川流路在中下游開展形成沖積層,接近海岸則越平緩開闊,河谷兩岸墾闢為水田,呈現特殊的梯田景觀,其中尤以靠山地區橫山里、茂長里、埔坪里、八賢里、圓山里、店子里、興華里為然。本區較長的河流為八連溪、埔坪溪,其下游有較大面積之平坦地形分布於埔頭、古庄、新庄、埔坪等里,有利埔頭與埔坪發展為本區之區域中心。

        由於山坡地形陡峭,如遇颱風帶來之大量降雨,常引發土石流,對居民造成嚴重威脅,如八賢、橫山等地。 

        本區之海岸長度約七點三公里,其地形特徵由麟山鼻至沙崙湖均為岩砂混合岸砂岸,侵蝕與堆積參平,潮間帶寬廣尤其是俗稱「咾咕」的藻礁,最為特色。
 
  1. 氣候 
        由於大屯山脈位本區東南方,無法擋住冬天的東北季風直接吹襲本區,每年的十一月到三月為冬冷多雨的天氣,夏季則相反炎熱少雨。

        本區之氣候特性大略為年均溫略低,年溫差較大,介於冬雨型的基隆與夏雨型的台北之間,有漸移現象,冬季天氣狀況和東北角類同,偶有霪雨現象。年均溫為攝氏二十二度,最熱二八點七度,最冷月十五度,絕對最高溫三七點八度,絕對最低溫二點三度。降雨量方面,雨量、雨日多,近於冬雨型,年雨量約三○○○毫米、全年雨日二○五天,以十二月雨日最多,約二十天。本區因為濱北海岸,冬期為東北風、北風,海風凌厲,多陰沉有雨的天氣,濕度大,日照率低,夏季多西風、東南風,幾無午後雷陣雨,故除颱風帶來雨水之外,七、八、九三個月為旱季。平均風速每秒三公尺,極端最大風速四○公尺,強風日數全年約六五天。每年五月中旬至六月中旬為梅雨季,受鋒面徘徊影響多為陰雨之天氣,間歇性降強度甚大的雨勢,甚而間有雷雨發生。

        氣候對家屋聚落亦至深,本區冬季風勢甚烈,濕度大,陰雨天多,為避免冬季風侵襲,住屋多擇居於背風側,尤以八連溪嶺谷之間,聚落擇居崗阜南麓,沿等高線平列,新庄里沿埔坪溪及山丘背風側下形成帶狀聚落可視為代表典型。家屋坐向須考慮背風向陽座向外,周圍往往亦種植樹木、竹圍,使房屋暴露於冬季強風冷雨的面積減少,使居住者享有較舒適的生活環境。
 
  1. 交通 
        主要交通幹線為臺二線又稱淡金公路聯絡淡水金山,以及101(淡水-北新庄-三芝)公路,101甲公路(北新庄-大屯自然公園-陽金公路)。以及北-7(大湖路)、7-1(芝蘭路)、北9(海福路)、北9-1(福湖路)、北11(德賢路)、北13(公王路)、北13-1(陽光路)、北14(車新路)、北14-1(田寮路)、北14-2(社后路)、北15(坪山路)、北15-1(青山路)、北18(隆山路)。
 
  1. 人文與開墾 
        本區境內早在漢人入墾之前,土地屬於番社的有小雞籠社和圭柔社以及小部份屬北投社。約在西元1735年左右才有大量漢人入墾,以八連溪為界以西多泉州人以東多閩西客家人,因此本區目前大約有百分之三十的客家人,也保留一部分的客家風俗。
 
  1. 產業 
農業:
        本區以農業為主經濟生計,為了利用坡地及兼顧水土保持,大多實施等高耕作,梯田成為普遍的景觀,往昔主要作物為水稻、甘藷、茶等。水稻分布在有水源灌溉的谷地及平台上的梯田。缺水的旱田則栽培甘藷、果蔬等作物。低丘坡地或部份旱田種植茶。氣候對本區農業的影響,對稻作而言,除受氣溫限制外,東北季風的影響尤其明顯,本區因依大屯山脈的背風側,大致在四百公尺等高線以下地區,均有雙季稻作區。但因第一季稻作的秧田期(一、二月份)與的收成期(十一、十二月份)都在東北季風期內,終日綿綿冷風細雨,或因秧苗發育不盛,或則莠而不實,都能影響稻米的產量和品質,尤其第二季(晚季)的產量約為第一季(早冬)的三分之二左右。

        夏季若遇久旱,本區的稻作即缺水灌溉,或是減少水稻栽培改種甘藷,或是近冬雨期時種植各類蔬菜等。雨量對稻作影響亦鉅,夏季時因少雨,日照強、蒸發盛,導致第二季稻作缺水灌溉之虞。冬季則不然,在十、十一、十二月期間正是第二季稻作成熟期,稻子開花(弄花)因強風多雨,不利結穗,影響收成甚鉅。

        民國七十年代政府實施休耕轉作,現在水田不再種植稻米,改種植茭白筍或山藥,現已成為主要農產品,也有部分轉種花卉,收入頗豐。

        就對茶作的影響而言,本區丘陵山坡地區夏暖冬涼,適宜茶樹的生長和移植,嶺谷之間,谷地為梯田,岡阜上則為一畦畦茶園。而為了阻擋風害,在啟地整園時,往往將原有的相思樹沿茶園周圍保留下來,形成實用又美麗的景觀。因茶葉生產品質不佳,民國七十年代開始已經沒有外銷製茶工廠,茶園荒廢至今,僅少數自製茶園,然每年9月間仍有茶農採茶籽,製作高級茶油。

工業:
        民國六十年代有遊艇工業,七十年代大時代經濟發展蓬勃,陸續有許多工廠遷入,九十年代產業外移迅速,工廠數量劇減。因此目前區民大都通勤前往淡水、台北等地工作。當然失業人口也相當多。

新興的產業:
        在淺水灣沿海岸開了數十間咖啡廳。另外,近年來有許多藝術家遷入居住,使得本區變成藝術家最多的地區。農會推動一區一休閒活動之後,陸陸續續的輔導農民設立觀光農園。
 
  1. 人口 
        目前人口,民國99年9月23284人。與十年前,民國89年22558人比較增加800人不到,可見人口成長緩慢。

三芝區地理位置地圖:
三芝區地理位置地圖,三芝區位於臺灣北端稍微偏西,北邊與石門區和金山區毗鄰,南邊與淡水區相接,東連大屯山脈和臺北市北投區陽明山分界。西臨臺灣海峽,背山面海,風景秀麗。
 
三芝區公所為中心來看,附近有三芝國小,福成宮,福成社區活動中心,農會。
三芝區街道圖
瀏覽人次:5432 人 更新日期:2021-03-15
收合